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重生2001,我能掌控生死 > 第232章 丑牛神符

第232章 丑牛神符

    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

    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

   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

    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


    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”


    李奕继续将这些文字与各种美食联系起来,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析,加深自己的印象。


    天下皆知红烧肉之美,那清粥小菜可就惨啦,成了对比下的‘恶’。


    都知道海鲜大餐是善待味蕾的极致,嘿,家常菜顿时就显得不那么‘善’了。


    你看,美食世界里,好东西一多,对比就出来了。


    想象一下,没有清汤挂面的平淡,哪显得出麻辣火锅的热烈?


    若没有素菜的清新脱俗,大鱼大肉的满足感,也得打个折扣。


    吃货的世界,平衡才是王道!


    小笼包的精致,与披萨的豪放,一个细腻如丝,一个豪迈满盘,各有各的长短,但少了谁,餐桌都少了份乐趣。


    就像法式甜品的精致,与街边小吃的地道,各有千秋,谁也别瞧不起谁。


    吃饭前的开胃小菜和饭后的甜点,一前一后,和谐共生,让一顿饭有了完美的起承转合。


    开胃菜唤醒味蕾,甜点温柔收尾,这不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嘛!


    大厨们做菜,从不张扬,默默调味,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。


    一盘菜上桌,无需多言,味道自会说话。


    就像家里的长辈,做了一辈子饭,从不炫耀技巧,但每一口都是爱的传递。


    那些经典美食,默默存在着,不拒绝任何人的品尝,诞生时不争功,做成美味也不自恃高傲。


    吃进肚里,留下的只有满足和回忆,从不强求人们去记住它们的名字,但偏偏让人难以忘怀。


    所以啊,朋友们,下次品尝美食时,不妨多一份思考,感受其中的哲学意味。


    真正的美味,从不刻意挽留,却永远留在心中。


    咱们吃货的哲学,就是这么简单又深刻!
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
    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


    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

    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


    故道生之,德畜之。


    长之、育之、亭之、毒之、养之、覆之。


    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”


    话说这天地之间,有个大道,就像是厨房里那位深藏不露的大厨“道大厨”。


    道大厨一挥手(道生之),嘿,食材们(万物)就纷纷现身了,就像菜市场刚开门,啥新鲜玩意儿都有。


    但这些食材可不能就这么放着,得有人照顾它们,谁呢?


    德保姆(德畜之)来了!


    德保姆细心呵护,给每个食材最合适的照料,让它们茁壮成长。


    你看那蔬菜瓜果,形状各异(物形之),有的圆滚滚像小球,有的细长如剑,这都是大自然这位设计师的手笔。


    而它们最终能成为桌上佳肴,还得靠火候、调味这些“势力”(势成之)的巧妙配合。


    所以说啊,万物都感激道大厨的创意和德保姆的细心,对它们是又尊敬,又珍视。


    道大厨和德保姆,之所以受到这么高的待遇,可不是因为它们强迫谁,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,水到渠成。


    就像炖一锅好汤,时间到了,味道自然就出来了,哪需要什么命令呢?


    接着啊,道大厨继续施展魔法(道生之,德畜之),不仅生出食材,还得负责它们的成长过程。


    浇水施肥(长之)、晒太阳补钙(育之)、搭架子让它们往上爬(亭之)、偶尔还得除虫防病(毒之)。


    食材长成了,还得精心烹饪(养之),最后装盘上桌,完美呈现(覆之)。


    最神奇的是,道大厨和德保姆做了这么多,却从不居功自傲。


    食材成熟了,它们不会说:“嘿,看,这都是我的功劳!”


    做好了一桌菜,也不会等着夸奖:“瞧,这手艺,不服不行!”


    这就是最高境界的美食哲学:玄德。
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
    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


    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


    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

    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”


    来来来,咱们用舌尖上的智慧,解读一番这古老而又深奥的美食秘籍。


    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”,就好比那刚出炉的披萨,边上烤得微微焦黄,看似有点“缺缺角角”。


    但正是这恰到好处的火候,让每一口都酥脆可口,百吃不腻,让人回味无穷!


    “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”,想象一下,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,汤头看似清澈见底,实则鲜美无比。


    面条吸饱了汤汁,一口咬下去,满足感爆棚,好像永远也吃不完的快乐源泉。


    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”,这话用在烤鸭身上,再合适不过。


    看那鸭子,外表金黄酥脆,曲线玲珑,好像走了不少弯路,实则每一道弯折,都是为了锁住肉汁。


    那巧妙的烹饪技巧,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高手所为,吃上一口,外焦里嫩,无需多言,美味自证。


    “躁胜寒,静胜热”,咱们冬天吃麻辣火锅,热辣辣的红汤翻滚,对抗着窗外的寒风凛冽,那叫一个“躁胜寒”。


    而到了夏天,一碗冰镇的甜品,如芒果布丁,静静躺在碗中,清甜解暑,这便是“静胜热”。


    四季轮回,美食总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,温暖或清凉我们的心田。


    最后,“清静为天下正”,说的就像是那碗朴素却经典的白粥。


    它简简单单,没有华丽的外表,却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,给予我们最纯粹的能量与安宁。


    在纷扰的世界中,一碗白粥,就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,提醒我们回归本真,享受那份最简单的幸福。


    这些古老的智慧,既亲切,又接地气。


    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心灵的慰藉,让我们在品尝之间,也能悟出人生的几分道理。
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
    “治大国若烹小鲜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


    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;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


    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”


    说起这治理国家啊,就像咱们在家,煎那条娇贵的小鱼儿。


    你得小心翼翼地翻动着,火候不能大,动作不能粗,不然小鱼儿一翻面,就散了架。


    国家也一样,得温柔以待,别搞得太激烈,不然民心可就“糊”了。


    想象一下,你是那个掌勺的大厨,用“道”这个秘制调料,来料理天下。


    就像是撒了一把无形的香草,让那些爱搞怪的“小鬼头”(问题、困难)都变得乖乖的,不再兴风作浪。


    这可不是说它们突然信佛吃素了,而是它们就算想捣蛋,也没那个威力了。


    就像是给辣椒去了火,只剩香,不留辣。


    厨房里那把锋利的菜刀,虽然锋利无比,但在高手的手里,只切菜,不伤人,因为高手懂得如何掌控。


    那些看似厉害的“小鬼”,在圣人的智慧面前,它们的“神力”,也就只能当当摆设,吓唬吓唬外行人罢了。


    顶级的厨师们,做菜从不靠猛火急炒,而是用恰到好处的火候,慢慢炖煮,让食材本身的鲜美,自然流露。


    圣人治理国家,也是如此,不靠强硬手段,而是用仁爱和智慧,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尊重,大家自然和谐共处。


    当那些“鬼”和“神”都不再捣乱,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有伤害,那美好的品德,就像美味的汤汁一样,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每个人心间,彼此交融。


    就像一顿完美的宴席,每个人吃得开心,聊得愉快,最后还意犹未尽,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。


    治理国家,原来也可以这么温馨又有趣!
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
    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

    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


    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


    当李奕将【道德经】全文都领悟之后,那些飘浮在半空中的文字,突然汇聚成一道璀璨的流光,融入他的体内。


    丑牛神符到手,体内的足阙阴肝经立即打通。


    朦朦胧胧中,李奕仿佛看见那个伟大的身影,正穿越时空而来……


    在那古老得连蚊子都打着哈欠的历史年代,那位大名鼎鼎的老子先生,可不是一般的牛人。


    人家不仅思想深邃得能装下整个宇宙,就连出行方式,都自带一股仙气儿。


    他老人家选择骑着一头,慢悠悠的仿佛时间都在它背上打盹的青牛,悠悠然地准备出关去。


    这天,阳光明媚,鸟语花香,老子先生坐在青牛背上,手里把玩着不知从哪儿顺来的一根枯枝,眼神里闪烁着能照亮人类智慧之路的光芒。


    青牛呢,似乎也被这份超凡脱俗的气质感染,步伐更加悠闲,偶尔还低头啃两口路边的野草:“哎,跟着这位大佬混,连吃草都能吃出禅意来。”


    路过村口,一群小孩正围在一起玩泥巴,见到这奇景,一个个瞪大了眼睛。


    其中一个胆大包天的小家伙,还忍不住喊道:“老爷爷,您骑的这牛,是不是也会背诗啊?”


    老子先生一听,哈哈大笑,清脆响亮,把树上的鸟都惊得飞了好几米远。


    他慢悠悠地道:“小家伙,这牛不仅不会背诗,还嫌诗太文艺,影响它嚼草的心情呢!”


    继续前行,路上遇到了几位满脸疑惑的书生,正嘀咕着:“这位老者,骑青牛出关,莫非是仙人下凡?”


    老子先生一听,心中暗笑:“仙人?我倒是想呢,可惜仙界房价太高,我这点稿费,根本买不起仙界的学区房。”


    但他表面上只是微微一笑,留下一句:“世间万物皆学问,不必寻仙访道,心中有道,处处皆是仙境。”


    青牛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豁达,尾巴轻轻一摇:“瞧,这境界,凡人不懂!”


    就这样,老子先生和青牛作伴,一路悠哉游哉,不时引来路人的侧目和议论。


    有人赞叹其超凡脱俗,有人疑惑其行踪不定。


    但无论外界如何纷扰,老子先生始终保持着淡然与智慧,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。


    只留下那骑青牛出关的传奇故事,让后人津津乐道,时不时还能逗乐一把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西游:拜师菩提,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: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,君麻吕,要长生!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