缆车空间很小,只能勉强坐下两个人。
偏偏江雪阔身材又比别人都要壮,浑身上下散发着腾腾热气,宛如一台燃烧的火炉。
上车后两人胳膊就紧紧挨在一起,彼此交换着身体的热度。
没有人说话,只有老旧的缆车在头顶吱嘎吱嘎的响着。
谢不惊不太习惯和人靠这么近,往上抬了下手臂,错开了肢体的触碰。
「抱歉。」江雪阔也把胳膊往旁边收了收。
空间瞬间大了起来,但莫名的,谢不惊却觉得更尴尬了。
第21章 高山滑雪(二十一)
半个小时后,雪道终点旁的小棚子里,陆时看着屏幕上不停变化的小绿点,突然「咦」了一声。
「怎么了?」江绪林从数据中抬起头。
陆时:「谢不惊的速度突然快了起来。」
「这很正常吧,」江绪林说,「运动员进入状态,或者某一次超常发挥,速度都会。」
「不是偶然,我看了他最近几次的数据,发现他已经有了稳定提升,就像是……」陆时一顿,他觉得有些不可能,但又无法排除这种想法,「就像是在训练中自己进化了一样。」
「让我看看。」江绪林敲打着键盘,很快就调出了近五次的数据。
他虽然是助理教练,但也干着数据分析师的活儿。
这一周的冲量训练,一方面是为了考验选手的极限和意志力,挖掘可能存在的潜能。
另一方面,他们也要在大量且重复性的训练中收集数据,了解各个选手的优势和不足,以此制定针对性训练。
「确实,」看着对比数据,江绪林有些意外的点头,「他的团身姿势有了改善,腾空时间缩短,每次滑行平均用时缩短了2秒。」
2秒,虽然只有短短一瞬。
但在职业运动比赛中,成败往往都只有零点几秒的差距。
通常情况下,越往上提升成绩越是艰难。
谢不惊作为一个刚进入职业滑雪领域的新人,提升2秒也不算很夸张。
但真的有人能在一天训练中就取得这种成绩吗?
如果真的可以,那意味着对方具有敏锐的观察力,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,和解决办法的能力。
更重要的是,他还具备强大的执行力。
「这……」江绪林不由得咋舌,「谢不惊是一个人就干了运动员、教练、数据分析师、甚至还有心理辅导的活儿啊。」
陆时有些意外,但又觉得理所当然。
谢不惊就应该是这样才对。
他挑了挑眉,问:「之前的赌注要改吗?」
「不改,」江绪林毫不犹豫,「谢不惊确实很厉害,但江雪阔也在进步,谁胜谁负还未可知。」
陆时:「那你等着请吃饭吧。」
「是你要请我吃饭。」江绪林笑了一下,「你没发现吗?谢不惊技巧确实很好,但他体能只能算中等。」
陆时看着少年被莱卡滑雪服包裹的纤弱身体,表情一点点凝重起来。
江绪林:「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,谢不惊的体力根本就撑不完300公里。」
山顶,谢不惊拉上防风面罩,又一次跳入陡峭的雪道。
冲过弯道、陷入凹地、身体腾飞、快速滑降……
核心收紧,大腿肌肉紧绷,他脑海中飞速计算着最佳滑行路线。
谢不惊的身体已经在重复的训练中染上疲倦,但精神却很亢奋。
每滑一次,他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。
他还有改进的地方,他还能做得更好。
他完全可以一直滑下去。
下午一点,同期队员陆续下山用餐。
谢不惊也完成了第40次滑行,和江雪阔的时间差缩短到了10秒。
陈景比他慢了两圈,实在是撑不住了,一边喘气一边问:「歇一会儿吧,要去吃饭吗?」
谢不惊呼吸有些急促,摇头:「我再滑一会儿。」
「你都不累吗?」陈景双手拄雪杖,双腿抖得像是筛糠,「你都比我快三圈了,哥哥别卷了,给普通人一条活路吧。」
谢不惊:「我再练会儿。」
「别劝了,你劝不动他们的,江雪阔也还在拼命。」严理拦住陈景,「人类的身体是有极限的,他们这样透支迟早要出问题,胜利终将属于坚持到最后的我们。」
这一看就是没被谢不惊虐过的。
陈景在心里默默说道。
当初中青赛集训时,他也天真的以为,胜利终将有天赋又努力的他。
直到后来……
他这才知道,原来有人比他更有天赋,还比他更努力。
陈景默默给自己点了根蜡烛,但他不也好打击严理的积极性,只是转而对谢不惊说:「那我先下去了啊。」
后者背对着他挥了下右手。
一点半,教练向传端着保温杯来到小棚子。
「怎么样了?」
「比想像中好些,」江绪林从电脑上调出数据分析,说,「头部部队普遍接近40次,但后面掉队的人也不少,目测下午差距会进一步拉大,也可能有人无法完成任务。」
「好,」向传笑眯眯的点头,「我看一会儿,你们先去吃饭吧。」
「走吧,」江绪林碰了碰陆时膝盖,伸了个懒腰站起来,「坐得我要都要断了,还不如和他们一起滑呢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