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姐,我看你们这里写着收购手工刺绣工艺品。您给看看,这样的绣品你们要吗?」
女人大概四五十岁,被个十多岁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叫姐,未开口已经心花怒放。
「我看看。」
女人仔细的观察外婆那副绣品,然后开口道:「这针法像苏绣,又有蜀绣的影子,又有些乱针。错落有致,很有层次感。哎,小妹妹,你这是哪里的绣法?」
「这……中原地区。」
「哦。看来这作品的主人学的杂。」
这是什么意思,不好吗?童语有些忐忑,不知道能不能开拓出这条新路子来。外婆那里十里八村会刺绣的其实不多,但这条路如果能打通,那肯定有年轻人愿意学。
「天青色的底子,这幅可以做屏风摆件。」女人自言自语完,抬头望向童语含笑问:「小妹妹你是想联繫这个生意吗?我这里倒是有活儿,按照绣品大小给价。不过、质量你得保证跟这个一样。」
「我是想找活儿做。姐你尽管提要求,我们好商量嘛。可以先做一些小的试试,如果不合格我分文不取。」
「好吧。我这儿正好有几幅小摆件。你可以拿去试试。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,原料和图案都我提供,如果不合格你得倒赔我本金。」
「姐、就是我拿来这副水平就可以是吗?您不会……」
「你这孩子,年纪不大心眼还挺多。放心,我生意在扩大,也急于寻找工人。不会故意打压坑你的。就这点儿原料,它也值不了几个钱。」
「那好。」童语腼腆又乖巧的笑:「姐,您给说个价,这事儿我才好去做。」
「这些跟你拿来的这幅都差不多。看着不大,但想绣出层次感也颇费工夫。这样、每件儿给你六百。」
「六百、」童语在心里飞速计算着价值。「姐,不能再高点儿吗?」
「小妹妹,这个真高不了。你这样、先把绣工过关了,然后咱们再谈。如今只有一幅图,我得看看你这整体水平啊。」
「好、我尽快交货。」
带着新生意回家,童语过去后拿着带来的两幅图案去找外婆。那幅白猫外婆绣了二十天,二十天按照这时空的工资给二十足以。如果能找到和她老人家一样水平的绣娘,这活儿绝对能干。
做刺绣生意,同为女性她想为当地那些饱受重男轻女迫害的女孩子做点儿什么。为当地女性创建一条门路。赚了钱,她们腰杆才能挺起来。那些辍学的女孩也不用急急的被嫁掉,创造了价值才能有话语权。
「外婆、咱这方圆会刺绣的多吗?和您一样水平的。」
老太太接过她手里的原料,结合之前那副白猫图猜测到了她想干啥。「接活儿加工吗?都得外婆那样的水平?」
「对。」
「不算多。」老太太将视线从布料上移开。「咱这里不是苏杭那地方,会刺绣的不少,可绣工好的却不算多。」
「那……」
童语在盘算事情该怎么进展,老太太再次开口了。「一幅二十天左右,你能出到三十五块吗?要是有这个价,我相信那些手艺好的还是愿意干。」
老太太说完,怕她不理解又开口解释。「手艺品,自古就是越精湛越值钱。跟工人一样,分等级给工资。这样的水平给学徒工资是绝对不行的。」
「没问题啊,三十五块。外婆、我是这么想的。咱们可以招学徒,这生意以后才能发展壮大。」
「不用你特意招。只要这手艺能赚钱,大家自然会学。家有一个会,保管教的一大家一片都会。」
顺势利导,百姓自有法则。童语笑笑,让外婆招人开始做这工作。「外婆您不用动手,您只需要把握质量就好。」
原以为会有些难度,没想到第二天过来,外婆已经找到了几个女人愿意干。其中就有二舅妈娘家那表妹。她们婆媳绣工都不赖,接到这活儿笑言百雀羚没白买,一冬天手保养的光滑细腻。
这生意在展开,外婆盘算着明年留多少熟丝染线。能弄到的原料都就地取材,开春老二两口子下江南,让他们带各色素缎、薄纱回来。
一大家子忙着生意,年三十二舅妈给了公婆二百块。「一百你们留着平时用,另外一百都是在银行换的崭新的钱,是给你们过年发压岁钱用的。」
老太太捧着被媳妇塞进怀里的钱,心里熨帖脸上又哭又笑。「谁家发压岁钱能用得了一百,这也太多了。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,一天有吃有喝的要这些干啥。」
「你妈说的对,快拿回去。平时粮食和菜家里都种的有,油盐酱醋鸡蛋够换,再需要啥的你们也都买回来了,给我们这钱,我们也没地花。」
老汉跟着嘴上嗔恼,实则心里高兴的不得了。一辈子辛苦,老来老儿子媳妇如此孝顺,搁谁谁也高兴啊!
二舅妈把钱给婆婆推回去。「快收起来。花不了就攒着,老了有钱傍身,您心里也踏实不是。」
二舅附和:「娘你就收起来吧。人老了手里有钱心里也胆大些。活的舒展。」
「我手里有钱。」
「那就都攒着。」
二舅两口子刚给完,童语也进来了。同样是给钱,外公外婆说啥都不要。最后被她硬塞进二老怀里。
「过年孝敬老人的红包,一定得收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