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人都带着惊讶品尝这种叫做「面包」的新奇食物。
就连库都不得不承认,这种食物口感比的死面烙饼要好得多了,还不磨牙。
欢小心地把面包底部的脆壳儿剥去,递给部落里的年长者。老人家吃得毫不费力,连连夸赞欢的厨艺。
欢红了脸:「不是我,是神……」
人们这才想起,这是女神伊南的指点。
——不愧是神。
崇敬的眼光纷纷向伊南投去,大伙儿却不知道此刻伊南望着「面包」正在遐想:
可惜现在西红柿还远远地在大洋彼岸的南美洲独自美丽,否则就凭这些:面粉、水、酵母,再加上番茄和各种香料调味料,烤个披萨那是妥妥的!
作者有话要说: 来自大吃货国的伊南:不过就算没有番茄,我也是可以做肉夹馍的!
*
注释时间:
1本段的观点参考《人类简史》第二部 分第五章 (并非引用);
2徒手制作面包(发现并养殖酵种)的方法参考《万物发明指南》第10章 ;
作者菌现在还有一些喜欢自己「养」酵种的朋友,据说酵种可以一直不停地养下去,时不时揪出来一团就能做面包、发馒头。有些地方发面用的「老面团」或者「老面」,其实就很类似丹养出来的这种面团。
第8章 公元前6900年
从整个部落吃上面包的那一天起,少年丹算是圆满完成了「养面团」的任务,把「长大」的面团交给了欢,自己则重新成为伊南的小跟班。
只是伊南发现丹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,每天寸步不离地跟着她。在正午之前,这个小傢伙会约上部落里同龄的几个孩子,大家一块儿离开村子,到了午后才回来。
伊南并不在意:这个年纪的孩子理应和后世一样爱玩。
而她也有自己的事在忙:近来她成天和部落里的女人们在一起,谈论该怎么做衣服。
这里的人依旧多数穿着鞣制过的兽皮,但也有人开始用亚麻纤维揉成麻线,编织成布料,裹在身上。部落里的女人们对这样的布料很感兴趣。
亚麻还有一个作用,就是搓成绳子——伐木、拖拽重物、在农具上绑缚各种形状的燧石……这些都必须使用亚麻搓成的麻绳。
伊南在部落驻地附近的山上发现了不少纤维用亚麻的植株。欢和其他女人们听伊南说起,纷纷点头表示她们都知道。
伊南登时问:「那为什么不採集一些种子,或者索性把山上的亚麻连根一起挖出来,移栽到在村落附近,这样以后就不必费神去山上采亚麻了呀?」
她话音一落,四下里一片安静,女人们面面相觑。
似乎谁也没想过这个问题:除了小麦和豌豆这一类的食物,连亚麻……也都是可以种植的吗?
过了半晌,欢才小心翼翼地问:「我尊敬的伊南女神,您不止管吃的……连穿在身上的也管吗?」
这个……
伊南无语了片刻,最终选择点点头:「对,种植都归我管。」
——不就是个业务范围的问题吗?
女人们登时都眉开眼笑,大约对她们来说,「吃」和「穿」是同等重要的大事。欢更加亲热地坐在伊南身边,指着伊南身上的越野服,说:「将来我们也能用亚麻做成您身上的衣裳吗?」
伊南噎了片刻,继续点头,诚恳地说:「当然能!」
在人工合成纤维出现之前,亚麻就一直是非常优秀的织物资源,纤维轻度大,吸湿、防腐。
只要敢想敢做,啥都会有,面包会有的,越野服也会有的。
「将来……一定能。」
于是部落的女人们抽了个空一起出门,去附近的山上,从土里刨出了很多完整的植株,移栽到了村里的房前屋后。
移栽的数量不算多。伊南目测这些移栽的亚麻出产的麻纤维可能只够织个亚麻手绢什么。
但是刚刚开始种植某一类作物时,确实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。人们逐渐熟悉这些植物的性情,挑选出最适合的植株进一步繁育……若干年之后,自然能掌握种植它们的技巧。
很棒的开始——伊南想。
女人们种下了亚麻,有说有笑地遥想将来她们能穿上华丽而飘逸的衣料。
这时已近正午,欢主动提出带上伊南去参观她们的麻线库存。两人一起进入部落的仓房时,欢突然惊讶了一声:「咦,绳子呢?绳子都不见了?」
别看只是件简单的绳子,在部落生活中也极其重要,当初伊南拿出来的三条安全绳可是曾让整个部落的人羡慕了好久。
现在绳子莫名丢了,欢十分着急。
但伊南伸手一指地面,说:「破案了。」
欢:「……啊?」
伊南只得解释「破案」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:「看这几个脚印,是丹他们吧?」
仓房地面上,留下了几个带着黑泥的小脚印,显然都是孩子们留下的。
欢登时气鼓鼓地拉长了脸:「这些不省心的傢伙!」她告诉伊南:「他们这时候总是在村后头的空地上玩。」
欢领着伊南去找丹,伊南也有心,想要看看丹每天定时避着自己,究竟是在做什么。
「丹,使劲儿,使劲儿,对准了呀!」一群孩子在村后头鼓譟着。
伊南和欢从后头凑上去,刚好看见丹正在将手里的麻绳兜起,麻绳一头,稳稳地扎着一枚石块。